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

宜蘭美味:金棗芋泥





宜蘭的形狀如竹圍,氣候多雨,在台灣這特殊的位置上,宜蘭人有如一家人,互相親近,內斂且文靜,既浪漫卻又熱情如火,不隨意外顯,但一經相處,溫暖上心頭。人們常說,「糕渣」和「芋泥」有如宜蘭人,外冷內熱,大口咬下,一個冷不防,那熱度瞬間反饋。

「金棗芋泥」為宜蘭的代表美食,據傳日治時期裕仁天皇巡台,來到宜蘭後食用「金棗芋泥」,大為喜愛,也因此廣為推廣,經考証,裕仁天皇並未經過東台灣,最北至草山(陽明山)及北投,最南至屏東,可確為「金棗芋泥」增添這特殊的故事性。宜蘭產芋頭,但多雨的氣候,產量供不應求,常選用台灣在地「大甲芋頭」,味道算台灣首屈一指。另外,宜蘭的氣候,非常適合金棗栽種,味美且養生,清朝時代開墾官員,得知宜蘭擁有金棗這富含價值的養生食材,遂而進貢朝廷栽種,至今以是台灣人潤喉必備保健聖品。

古早時期的宜蘭人,將芋頭去皮後,放入蒸鍋蒸軟,導成泥狀後加入鴨蛋、豬油、金棗,攪拌均勻後再放入蒸鍋蒸1至2小時,芋泥中間鼓起後,確認無沾鍋後,便完成了金棗芋泥。但古時的吃法,口味上偏油,和現今強調養生風情的食用觀念大相逕庭,許多大型餐廳會捨棄使用豬油,但老一輩依舊喜愛豬油口味。

現今吃法經過許多改良,芋泥內包入一整顆金棗製成「金棗芋泥球」,將蒸好後的芋泥捲入薄麵皮油炸製成「金棗芋泥捲」,或是來個中西合併,將蒸好的金棗芋泥,順帶上頭再灑上一些金棗屑,挖上一球放上炸過後的麵包上,這樣的合併恰到好處。無論是金棗芋泥球、金棗芋泥捲,或是中西合併後的金棗芋泥,慢慢浮上檯面,成為國宴上常見餐點。

未來到了宜蘭,別錯過這代表宜蘭的好滋味,體驗宜蘭人的熱情與美食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