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

大台北美食地圖:燈燈庵TouTouan






2012年12月21日被號稱為「世界末日」,許多人更號稱「是芥末日」,更是Evan和女友的聖誕節先行慶祝餐,而且當天又是中國傳統的「冬至」。既然這個值得慶祝的日子,更要選定高檔的餐廳享用一番,幾經挑選決定至位於台北敦化南路遠企附近的『燈燈庵』享用。

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

一卡在手,美食優惠帶著走─食我卡



是什麼卡擁有700多家餐廳優惠?沒錯,這張卡叫「食我卡」!


Evan也購買了這張卡,曾在祥發港式飲茶、王品、樂山使用過此卡,深感此卡帶來的好康優惠,有這樣的好康你還等什麼呢?只要擁有一張食我卡,單張499元,只要持有一張食我卡,到了店家消費即可享有優惠。

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

「台灣肚皮」─焦桐─演講後記




「台灣味道」是一種用食物描寫台灣文化性格的書籍。台菜經過多年的變化,而酒家菜的概念興起,江山樓、五月花、黑美人堪稱代表,帶入台菜系統中,成就了「混血菜餚」。滇緬菜系包括米干、過橋米線、大薄片,道地的過橋米線,在於上面濃厚的雞湯,上面裹著一層油,正也是過橋米線最主要的關鍵。過橋米線意義在於把食材都入熱騰騰的雞湯內,等他自己熟透,而上層的浮油,正是最天然的保溫裝置,隔絕了湯與空氣之間的接觸,中壢國旗屋米干店內的滋味就堪稱一絕了。國共內戰後,數百萬軍官移民自台灣來,遂而令台灣的飲食文化產生「混血」。老兵們的「鄉愁」,政治的力量,導致他們被迫分隔兩地,為懷念故里,在飲食上也產生了變化。緬甸戰爭

四川沒有川味牛肉麵,可台灣有;溫州沒有溫州大餛飩,可台灣有;蒙古沒有蒙古烤肉,可台灣有;福州沒有福州麵,可台灣有。這些都是老兵們對故里的鄉愁,對故里的思念,那怕是從未住過四川,可是只要吃了川菜,也依舊能滿足慰藉鄉愁。早期台灣從不吃牛肉,但因為老兵們的湧入,改變了台灣人食的文化特色。早期都是清燉的牛肉麵,後來添加辣味並紅燒,為滿足老兵鄉愁,取川味牛肉麵之名。蒙古本身就沒烤肉,一位北京老兵將老家香味道重新呈現,因為政治因素,更不可能取「北京」烤肉之名,由於蒙古地處邊遠,那位北京老兵乾脆改為蒙古烤肉,滿心懷念著老家鄉的滋味。福州麵湯頭由豬油當佐料,另外加上一個荷包蛋及福州丸,乾的則稱作「傻瓜乾麵」,出產自小南門。

牛肉麵是台灣最主要的文化,依照牛肉評鑑選出的五星級牛肉麵店,包括阿正牛肉麵、點水樓、牛爸爸牛肉麵、史記牛肉麵、三牛牛肉麵、牛老二牛肉麵。阿正牛肉麵每日限三碗,這碗牛肉麵曾令焦桐一星期心情愉快,而牛爸爸牛肉麵更是一絕,一碗三千元的牛肉麵已經賣的嚇嚇叫,後來更出品「元首牛肉麵」,吃完你認為值多少,就給多少,而友人可恨程度之高,一萬二直接丟於桌上,實在令人嘖嘖稱奇。這些評鑑皆是精挑細選,此次評選台灣餐館,五星級其中一家即是點水樓,鼎泰豐兩星級,媒體卻停留在幾十年前的記憶,認為此評選制度的可議程度,並且風此評選為「台版米其林」,焦桐卻不以為然。

一般吳郭魚有著濃烈的泥土味,溪州吳郭魚卻有著不可思議的力量,克服此問題。這神奇魔力無他,老闆利用養殖魚塭,天然養殖吳郭魚,保持水中清澈,有別於傳統混泥生長的環境,捕撈後身體泛紅,其美味程度與泥土味吳郭魚有別,關鍵則是在於其養殖環境。這也引出人們對於環境長期破壞,反而破壞動植物整體生態,而令多款美食因而消失其原先該有之美味,這可不樂見。

無論鄉愁,無論融合,無論環境保護,無論美食品味,在在地說明了焦桐在美食家道路上,早已是這麼淵博,早已是關注食材會饋社會的先導,美食靠你我搶救,還地球一個美好的美食空間。

延伸閱讀:

人物專訪:華航諾富特飯店主廚─魯志忠(上)
人物專訪:華航諾富特飯店主廚─魯志忠(下)
在地食材文化推廣者─顧瑋





2012年12月16日 星期日

美食家的學習:追本朔源


前陣子,到了宜蘭三星行健村的一個農舍拜訪友人,在那認識了一位大姊,聽他描述許多自然農法的精神,談到利用排放水的方式,抵禦福壽螺對農田的破壞,當然也聊到了「三星蔥」和「蔥油餅」。
? 我相當專注地詢問大姊製作蔥油餅的方式,整個細節與流程,問得相當詳細,也認為學會製作蔥油餅,就會往美食家的路更踏進一步。經過了將近一個月過去,當我回顧這細節時,心中不免感到「可惜」。

若再回到當時時間點,我會怎麼問?

我會追本朔源,了解「三星蔥」的種植方式、歷史演進的脈絡、在當地的意義,甚至探討當地「蔥」的種類有多少,「三星蔥」是否為原生種?還是由外來卻在當地廣泛種植?有哪些了解這些生態的專家?創造了多少由「三星蔥」所製作的美食?「三星蔥」在美食的使用後,口味或口感上,和其他蔥類有什麼樣的差異?

這樣子問下去,我認為會問到非常多的答案,甚至更了解當地的生態環境,「三星蔥」賦予給當地的意義,在美食上扮演的角色,這一切都比問「蔥油餅如何製作」來的更有意義。

蔥油餅的製作方式,其實可以透過食譜或是請教善於製作蔥油餅的專家,能夠探詢三星鄉在地食材的機緣,實屬不易,更有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幫助,增進知識的廣度與深度,在美食家的學習之路上,更邁進一步。

環境讓美食消失

透過資料的蒐集,可推斷宜蘭自然環境保護上,仍然有得天獨厚的條件,但還是必須深入研究,了解在資本家的擴張下,會否衝擊該地的環境,造成生態鏈的破壞,消失許多特殊的物種,失去了該擁有的美食天堂。

印度有位「帶種的女人」范達娜‧席娃,原是一位在量子物理界的學者,在一場研討會上,美國某生技公司欲利用專利保護,掌握印度原生種種子,原本應當該被種植出的食材消失了,連帶使得多樣美食也跟著消失,縱使找到可代替的外來種或相似原生種,也很難取代這美好的老味道,受衝擊的種子不是一個,而是百個、千個,甚至是數萬個,而讓范達娜‧席娃展開了「保種之舉」,從量子物理學家,變成種子鬥士,挽救了種子,挽救了農民傳統的生活模式,更挽救了諸多要消逝的美食。

范達娜‧席娃不僅維護生態的平衡,追本朔源的精神更能帶來美食的多樣性。而對於一位欲成為美食家的人,這精神更會為你帶來跟多的價值,也對整體社會及生態環境帶來價值。



老記憶的感動


在歷史的洪流下,老記憶味道常隨著時間演進,美食也產生了許多轉化,但美好的老味道是否依舊不變,就得打上一個大問號。或許,美好的老味道變了,變得不是技藝,而是食材,食材的取得方式改變,種植的方式改變,更因為商人的利潤導向,使得食材受到替代。

追本朔源去找尋老記憶味道,抽絲剝繭如時空切換,將自己置身於當時的時空環境下,複製整套流程,讓種植方式依舊,取得方式依舊,而老記憶的味道也依舊,初嘗試的人吃到,獲得的是「傳承」,曾經吃過的人再次吃到,獲得的是「感動」,老記憶的感動。

所以,有鑑於上述的陳述,正是美食家的學習根本,未來每次到達一個地方,除了嘗美食,更記得要「追本朔源」, 讓知識的攫取更寬廣,又能保有環境及美食的永續,讓乘載無數時光的老記憶味道,一代代傳承。

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

在地食材文化推廣者─顧瑋






我曾在「對食材的敬意,對土地的熱愛」一文談到台灣好食協會,今日要更完整的介紹台灣好食協會的創辦人─顧瑋,分享顧瑋創業的過程,以及理念上整體的轉換,到創立現在重視在地食材商品的不二味在地良食,但所要闡述的主軸並不是創業模式或創業經營的方法,要談的是「在地食材」。

顧瑋畢業於台大動物學系及分子醫學研究所,與現在顧瑋所做的事情截然不同,可依舊走出舒適圈,找尋自己的一條路。起初,顧瑋發現有很多不錯的在地水果,思考在地水果再加工的可能性,並且思考這些在地水果是否可走出自己的路線,同樣都是水果,為何一定要食用國外進口的水果甚至水果加工品,台灣的水果一定也能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。




起初,不斷買進水果煮果醬,一再的嘗試卻無法試出好味道及方式,花了半年及數萬元,依舊沒有答案。後來找尋一位善於煮甜點的夥伴,和朋友合夥成立了「在欉紅」,兩個月就讓果醬成為商品,也造成熱銷,推出多款在地水果而製作成的果醬產品,在欉紅這品牌也漸漸知名。

當事業擴張,品牌知名度一廣,要顧慮以及要負起的責任更多,隨之而來的是考驗經營理念以及能力,也讓顧瑋因為一些因素,決定退出原本所創設的公司。退出後,思考自己僅有的是什麼,未來該走尋的方向,以及要繼續實踐的理念,都必須重新計畫。盤點一切資源,思考如何讓在地食材有一個好的機會發揮,探詢到「慢食」的概念,便到了慢食主義發源地義大利,展開了28天6000里的思索之路。

慢食,指的不是慢慢吃,而是一個真正關心在地食材之外,並且有效率將在地食材發揮所有創意的可能,讓創意展現成為屬於在地專屬的優質產品,成為該地一個有效達到關懷食材並自給自足的思維,不必翻山越嶺,不必仰賴進口,而是真正專注在地,甚至是小農經營,營造出在地專屬的認同感。




顧瑋在義大利的旅程中,找到世界上最貴的醋Batleria,這些醋並不是高度企業化經營,也不是在大城市中,而是在一個看似不起眼的鄉村,製作者是個老奶奶,每日細心開窗關窗照料這些葡萄醋,卻成為了世界上最貴的醋,而且是透過地方公會的幫助,才有這樣的平台在世界上行銷,那台灣是不是也可以有這樣的可能性呢?

回到台灣,顧瑋創立了「台灣好食協會」,這是一個關於台灣在地食材集合成Data的蒐集資訊站,例如在什麼節氣適合吃什麼樣的食材,而這些食材又來自台灣何處,並且探詢台灣哪些地方有什麼在地食材,該食材背後的歷史、人文、風土和意義,在地的理念與情感,透過網站推廣台灣的在地食材。

顧瑋當時創立台灣好食協會,並未想過經營模式,純粹只是為了理念,不惜犧牲成本也要做這件事情。

「只要你有著好的理念,努力去實踐一件事情,就會有人看到並且支持」,顧瑋表示就因為受到注意,例如高雄政府非常支持這件事,利用專案計畫編列補助款,讓顧瑋去研究高雄的在地食材,並且放入台灣好食協會的網頁,而他也表示,台灣在地食材讓他怎麼編寫都寫不完。


圖片來源:不二味官方網站

顧瑋後來希望將理念更往上一層,創立了「不二味在地良食」除了編寫在地食材之外,更真正能夠幫助在地小農,利用在地的食材,發展出高附加價值的商品,讓台灣的在地食材能夠有更高的價值。

慢食運動是台灣必須發展的運動,台灣也有許多人在關注慢食這個議題,真正關心台灣在地食材,並且增進在地認同感,讓小農或青年學子有更高的意願待在鄉村,創造更多屬於台灣在地的高附加價值食材,也是一種對資本主義及追求高速效率的文化之挑戰,創造台灣一種新的生活模式,你我都必須思考並真正的關懷。而顧瑋也正是推動這類文化的一份子,願你我也一同加入,一同關懷台灣。






想一嘗更多美食嗎?
想要知道更多美食的資訊嗎?
快加入食客皇帝粉絲團
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↓




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

對食材的敬意,對土地的熱愛

美食的出現,最重要的還是大自然的餽贈,科技的發展加上人口擴張造成的糧食需求增加,運用農藥、基因改良及特殊種植技術,增加了糧食的供給,卻也增加人類飲食上的風險,化學藥劑的影響,使得人類飲食上毒素的累積增長。另外,隨著科技及資本主義的發展,各個國家皆出現人口高度移民城市,以農業發展為主的鄉村城市年齡老化,青年不願從事農業發展,在農業的發展上漸漸不受重視。

近年來,養生飲食的熱潮,慢食慢城生活概念興起,加上資本主義產生金融風暴,經濟頹勢的情況下,令許多人思考返鄉發展的可能性。許多青年人返鄉,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以及教育普及的情況下,開始思索農村創新發展的可能性,造就了許多創新鄉村農業發展模式,也漸漸受到許多人關心,關懷土地,對食材產生最高的敬意,這樣辛勞累積的食材,絕對是美食最好的選擇。

「對食材的敬意,對土地的熱愛」,在此和各位介紹幾個與熱愛土地及敬愛食材有關的創新案例,對了,這些都是來自台灣,都是台灣現在的年輕人所為,這樣的精神不會對他們的生活造成困難,反而讓他們找到發展的最佳模式。

1.台灣農夫


以生產、生態及永續的發展精神,以強化日月潭周邊農漁產品生產運銷,並且關懷當地農民的生計,建立關懷土地的情感,以有機種植的概念,品牌化的建構,幫助純樸的農民跨入國際的市場,鼓勵青年投入,並搭上文創故事的情感連結,增進當地土地、農業發展及地方認同感,建構屬於該地專屬的農業文化及精神。

2.南澳自然田



土地擁有最好的食材生長力,化學施肥、灑藥、除草劑並非自然的生長模式,食材的自然精神蕩然無存,南澳自然田堅持最自然的種植方式,重複性幫助當地農民利用這樣的種植方法,獲取最自然的食材。

另外,天災及氣候變化是農民最大的挑戰,「契作代耕」卻幫助了農民的生計,更使得農民更努力種植最自然的食材,這些食材無形添加了更多的故事性,吃的健康美味,也吃的感動萬分。

3.土溝農村美術館


美術館誰說一定要在封閉的建築體內?稻海是最美的風景,就如同一幅最美的畫。若土地是畫布,稻海是畫,而農夫則是藝術家。這些藝術家,為建構幅幅美麗的畫,努力在土地上耕耘,更鼓勵更多的青年一同加入成為土地藝術家的行列,收集一副副美麗的畫作,在這開放的空間,成為一個自然的美術館。

另外,最聰明的是,來此參觀的民眾,必須和當地傳統的雜貨店購買票券,藉此使參觀前的民眾,可以在雜貨店購買飲品,而此票券購買的除了入場觀上「畫作」,還可拿到農夫種植的米,無形中購買了農夫們辛苦的結晶,獲得最自然的食材,提供農夫一個永續創作的發展機會。

4.台灣好食協會


創辦人顧瑋思索,土地、文化要如何和食材連結,形塑隸屬於當地文化的食材要素,為了幫助這樣的概念興起,取代大量糧食製造的思維,塑造土地認同感。慢城的概念起源於慢食,而這樣的概念更為全面,完全符合土地、文化和食材連結的精神,於是開啟義大利的旅遊之旅,研討台灣該如何成功擁有這樣的發展契機。

顧瑋將這樣的思維帶回台灣後,建構了一個網路網頁,在這樣的頁面上推廣屬於台灣各地文化的瀏覽介面,其台灣的圖作上,完整呈現了最棒的面貌,由各地文化食材建構的台灣,也表現出了台灣好食協會的創辦精神。

2012年12月4日 星期二

中國食文化─舌尖上的中國(下)

第五集─廚房的秘密

中國廣大的食文化下,是一個無法細劃菜系的美食國度,種種的祕密就在廚房內,廚房擁有著諸多未見的細節,烹調、刀工、火侯、調味等,催生了中國美食多元化的面貌。調理食材的器皿,和火侯的掌控,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尼西鄉的黑陶,便是陶製廚具的最佳寫照,也成為了中國廚房內重要的烹調器皿。中國發展了諸多烹調方式,無論蒸、炒、煮、炸...等,加上完美的刀工,食材上的調味及香料的運用,完整地凸顯出食材最天然的滋味。




第六集─五味的調和

酸、甜、苦、辣、鹹此五味,說明了中國食文化下,種種決定味蕾的調味,也決定了主掌味蕾而催生的調味料。醋的製造過程繁瑣,一種酸而引發食慾的感覺,經過糖化、發酵、脂化種種過程,添加於食材上,才有法吃出食材最正宗的美味。帶來甜味的糖,帶給了食材調味上的變化,燻鴨及醬排骨,甚或是無錫菜,糖帶來了一種幸福的滋味,那是甜。苦是一種特殊的感受,但不吃苦便無法像中國菜色,陳皮的苦味,不苦反而是去了滋味,純苦感受不出其重要性,苦這樣的滋味,需要其他味道的相伴,才能更加強他的苦,苦的恰當,苦的適得其所。辣是中國食文化上,對味道上添加刺激性的一種味蕾,四川麻婆豆腐最能表現辣而麻,留一把汗,渾身辣的清涼。最後的鹹,是中國菜色不可或缺的味道,少此一味,就沒了中國菜,更沒有了中國食文化。五味的調和,重點在於食材得鮮,鮮的得宜,食味而揚,食出真正的中國味。




第七集─我們的田野

田野給了中國人食的分野,靠山的吃山,而靠海的吃海,因地方而改變了吃的特色,形塑出中國美食的多元化。鄉村的稻田帶來了溫飽的滋味,更利用一片片的稻海,帶來了生活的希望。靠海捕魚的生活寫照,引出以海鮮為食物主軸的區域,在這裡的人民皆是海的子民,更引領了中國整體對海鮮的熱愛,鮑魚、海膽、扇貝、大閘蟹,勾勒出令人受不了的鮮美滋味。垛田的特殊種植模式,天然卻更使食材茁壯,豐富了種植者的心,更使食客的味類滋潤萬分。高原寒天動地的生態,產出了青稞,更發展了特殊的食用方式,大自然的給予,眷養了萬數的人民,在寒天動地享受美食溫飽。城市化下,屋頂更成了特殊的菜園,也帶來了敦親睦鄰的特殊城市寫照。就在此看,我們的田野帶來屬於我們的生活文化。



若感七集不夠,若感只闡述中國食文化,您可以考慮買書,書中撰寫了許多關於台灣美食的寫照,寫下屬於台灣人的美食回憶與主流文化,鹽沁虱目魚、飛天筍、吃餃子、羅山豆腐、烏魚子、白斬雞、佛跳牆、牛肉麵、大閘蟹等,這些伴隨我們生活的美食,談的是台灣的美食文化,更告訴我們,美食不分土地大小,不分國家大小,美食是一種無國界的共通語言。

2012年12月2日 星期日

中國食文化─舌尖上的中國(上)

一部由中國中央電視台播送的美食紀錄片,分為七集七項主題撥放,將中國整體美食生態,利用寫實的方式呈現給觀眾,撥出後造成中國各地強烈的回響,那種寫實卻觸動民眾舌尖的描寫方式,探索生態、文化、人文、風情、歷史、地理總總影響食的要件,轉化現今中國人民對於食的樣貌,深入中國各地對於食材烹調的方式,取得食材後的使用模式,以及對整體食文化的影響,確實很值得其他食的文化研究者,作為借鏡的紀錄片,在此推薦整套影集給各位看倌食客們。

第一集─自然的餽贈

此集選定高原、山林、湖泊、海岸線,探索自然界這廣大的造物者,給予人們最自然的食材,雲南香格里拉採集松茸,浙江遂昌、廣西柳州採集竹筍以及雲南大理諾頓山區的紅色砂岩獲取鹽巴,作為醃漬諾頓火腿的最好媒介,在嘉魚縣珍湖內採收蓮藕,查幹冰湖內捕獲胖頭魚,海南島捕獲馬鮫魚。人們採集、撿拾、挖掘、捕撈等方式,辛勞獲取自然造物者給予的饋贈,這些辛勞的汗水換取的回報與獎賞,這也影響了當地對「食」的方式,內在隱藏的學問與細節,也透過此集深刻的描寫,不僅看自然的餽贈,餽贈食材對食文化的影響,更令我們反思,這些自然最珍貴的資源,人類們該有何作為?使自然的造物者,依舊慷慨的永續贈與人類們。


第二集─主食的故事

主食在中國文化裡,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,除了增加人類最需的卡洛里之外,還引領者人類歷史的變遷以及文化的塑造。五穀(稻、黍、稷、麥、菽)雜糧帶來的溫飽,人類古老的加工變化,帶來多樣化的食用方式,石磨後的麵食,造就飯桌上千變萬化的菜餚;加工後的糜子(黍),黃饃饃是糜做的饅頭,成為家中經濟的主要來源;小麥麵粉揉製發酵後的麵餅,維吾爾族管他叫「饢」,蘭州人摯愛的牛肉麵,廣東獨有的澇麵,陜西人帶有壽宴意味的臊子麵;稻米帶來的食米文化,貴州黎平的米粉及廣州人的河粉,這些皆是人類文化上最重要的食材,主食帶來生活,也帶來了團員與記憶的味道,年糕與餃子正是中國文化春節團圓的重要食材。


第三集─轉化的力量

豆腐、奶製品、酒、酸菜及醬油,單由簡單的種植食材上,無法獲取這些中國飲食的主角,這些都是中國美食文化轉化的功夫,利用簡單的食材,經過繁複的功夫轉化為這些中國飲食的主角。黃豆帶來的豆腐,造就中國餐桌上的廣大變化;奶製品的變化,讓遠隔千里的蒙古和雲南,展現出相同的轉化默契;酒更是餐桌上必備的佳餚,酒麴和糯米的魔法力量,帶來了酒;一抹鹽巴,抹著生菜,醃製後的產物,就是大量分泌口水的酸菜;最後依舊是大豆的力量,一缸一缸香氣四溢的醬油,讓中國菜餚帶來口味及眼界的變化。這些,正是中國文化深遠的轉化力量,帶來了中國食文化的變遷。



第四集─時間的味道

時間帶來食物的變化,除了保存食材的方式,老記憶對於食的敏感,自然造就受保存食材的獨特風味,更帶來餐桌上豐富的變化。大白菜和辣椒的組合,朝鮮族人婦女驕傲的食材,餐桌上清鮮無負擔的食物,正是朝鮮族人餐餐必食的泡菜;煲仔飯內的香腸,是時間、肉與鹽巴造就成的臘味,臘肉、臘鴨及蜜汁火方,帶來了口味上豐富的享受;辣椒香料和魚作伙,放置桶內和時間相伴,成為湘西人最愛的醃魚。另外,烏魚子、金華火腿及中國南海蝦醬,皆是與時間一統轉化下的食材,他增添了食材的變化,這豐富萬千的烹飪方式,帶來了舌尖富足。

2012年12月1日 星期六

以「新美食家」角度建構美食之都


我認為「新美食家」和美食家有著差距之分,新美食家所要了解的範疇,遠遠更上於美食家一層,美食家要了解美食的口味差異、美食的文化條件與風土民情、氣候環境和食材的關聯性、食材的獨特性及差異性、烹調的方式...等等皆是建立於怎樣更了解美食,我認為這些是美食研究者也都要會的。

新美食家的工作範疇及經驗,必須站在更高一層的視野去看待美食,了解這些美食只是必備,其所要研究得更為宏觀,他必須了解如何碩造環境,去改變一個區域甚至是國家整體的美食發展方向,產業、政策、教育制度、氣候條件、地形限制、特殊產物、創意能量...等,必須兼顧的環節相當廣泛,所以必須要擔任美食家之外,更要了解如何使美食整體的發展,朝向永續的方向。

前陣子我曾提過「美食之都」,美食之都便是一個以美食為建構的「創意城市」,而創意城市最重要的不在於硬體建設,最重要的在於「人」,「人」才是軟性力量的根源,城市的創意性,就有賴這些軟性力量的多樣性,有了足夠的多樣性,再搭配好的硬體建設,才更能構成所謂的創意城市,而建構一個以美食為主體的創意城市,最關注的自然在於所有與美食相關的利害關係人。

Richard Florida曾提出3T理論,所謂的3T便是人才(Talent)、科技(Technology)及包容力(Tolerance),可最近又增加了另一個T,則是地域(Territory),故而從3T發展為4T理論。有了前面3T,更需要搭配相對應的地域環境,一個建構好的硬體社會,這樣的場域更能成為創意人才的發揮之所,便能產生大量的創意階級(Creative class),使創意的發展性更為健全,有效建構可永續發展的創意城市。
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針對美食之都的八項條件,分別以Richard Florida的4T理論作為一個分類,會發現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關注的八項條件,完全與4T理論可相互對應。
1.在城市中心地區有高度發達的美食行業(Territory、Tolerance)
2.活動積極的美食機構、大量傳統餐廳和廚師(Talent、Territory)
3.本國特有的傳統烹飪配料(Technology)
4.在工業時代科技進度情況下依然留存的當地烹飪訣竅、方式、和方法(Technology)
5.傳統食品市場和食品產業(Tolerance)
6.舉辦過美食節、烹飪比賽、相關獎項等活動(Technology、Talent、Territory)
7.尊重當地傳統產品的生產氛圍,注重促進永續發展(Technology、Talent、Territory、Tolerance)
8.注重提高公眾對傳統美食的關注程度(Tolerance)

由上顯示,建構一個美食之都,必須把握4T原則,從產業、政策、教育制度、氣候條件、地形限制、特殊產物、創意能量...等方面著手,比對現有的四個美食之都,深入探討是如何達成美食之都的條件,自然可以發現,掌握這些條件與發展要領,更重要的是有效的執行,就能有效達成美食之都的八項條件,成為下一個美食之都。

台北近幾年欲申請美食之都,也舉辦了許多的賽事,但相關學者曾經出刊報導表示台北申請美食之都的難處。至於台南這部分,是一個較為看好可申請成為美食之都的城市。

新美食家角度建構美食之都,這份工作與其中內含,正是新美食家必須有效掌握的部分,而上述的論述方向,也正是我近期著手的方向。所以,今天將舞台轉至台灣,身為一位新美食家,要如何使台灣的城市發展成為美食之都,對此我還沒有更深入的答案,也留下了一個重要的課題,台灣什麼城市適合成為美食之都?要如何使該城市成為美食之都?這樣的思考一直在我腦中反芻。

最後,近期我正著手宜蘭建構為美食之都的研究,去探究宜蘭發展為美食之都的可能性與方向,未來也會對宜蘭美食和整體發展做很多的介紹和陳述。




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

大台北美食地圖:驚奇(Marvelous)的美味─貓下去(Meowvelous)


吃不好,就不能好好思考、好好戀愛、好好睡覺。
─ Virginia Woolf ─

「貓下去(MEOWVELOUS)」,位於徐州路美食沙漠的小西餐館,前不久才歇業的小餐館,老闆因經營上的打擊,3個月內走了兩個可以獨立出餐的助手,接連離開,老闆決定歇業關門,也讓好多人感到沮喪,甚至連知名部落格作家Liz也撰文表示不捨。2012年11月25日,一篇「復業啟示,給那些知道我們的人」一文,隔日重新開張,就在兩天後,三點之後才可以預約,我三點一分就撥了電話,服務生告訴我只剩現場位,對我具「朝聖」意義的到訪,貓下去著實讓我驚奇(Marvelous)不已,除了美味外,你絕對不敢相信重新開業後,外頭下著綿綿細雨,衝著美味餐點而來的「許多」饕客,依舊在外等候。

「Marvelous」和「Meowvelous」很相似,我抓不住Meowvelous的原意,但我受到那好吃的餐點誘惑,將Meowvelous看成了Marvelous,就明白我心中感受到的驚奇程度吧!

貓下去這間這間小有名氣的小西餐館,是許多名人喜愛駐足的店,舒國治、陳綺貞、馮光遠、倪重華...等,對此店愛不釋手,由於太過驚奇餐點的美味,我將此店列為台北最愛的店之一。首次到訪,看見菜單實在很難下手,並非價格太高,而是不知如何下手,服務生也相當有耐性的等著,耗了許久,點了焦糖培根蘋果南瓜燉飯與炸薯餅(Carrot and apple risotto with mix vcg, bacon & hash brown)、烤鴨肉燴風乾番茄義大利麵(Spaghetti with dirty duck ragu ﹝Roasted cherry tomato and Chinese roasted duck﹞ )、8盎司碳烤肋眼牛排與炸薯條(8oz Grill steak & fries)、俱樂部總匯三明治(Club sandwich with fries)共四道料理。

餐前的濃湯與麵包,就夠享用的人食指大動,濃湯帶點蘋果香,麵包鬆軟香氣濃郁,而那麵包肯定是精心挑選過,與濃湯搭配起來,絕對是難得的好味道

餐前濃湯
約略5分熟的碳烤肋眼牛排,碳烤香混著香料、醬料的滋味,與牛肉軟嫩的口感,是一種強烈的幸福感。旁邊搭配的是烤蔬菜,塗上碳烤牛排的醬汁去烤,烤過的蔬菜和牛肉搭著吃,會令你感嘆老闆對食材與佐料之間的堅持。炸薯條我敢承認,若不好吃,絕對是我胡扯,一口咬下,我好奇的問了服務生:這薯條是自製的嗎?怎會如此好吃!服務生表示是外購的,可也是老闆精心挑選過的,而此時我的腦中浮現著老闆一家一家試吃薯條的畫面,他肯定花了不少功夫挑選。

8盎司碳烤肋眼牛排與炸薯條
8盎司碳烤肋眼牛排與炸薯條
下一道「焦糖培根蘋果南瓜燉飯與炸薯餅」,是一道慢火將紅蘿蔔泥炒出甜味做成金黃色的燉飯後,在與南瓜、焦糖蘋果一起煮,燉飯上並放著酥炸薯餅。甜甜帶點蘋果酸,南瓜和紅蘿蔔的香味,偶爾會吃到一點西洋芹;偶爾會吃到一點肉桂味;偶而吃到一點培根,可以混著薯餅吃,也可以單純吃燉飯,每一口都有不同的滋味,我敢說這樣的調味方式,是我吃過最特別地。就連討厭南瓜、肉桂的友人,認為若上述的其中一項滋味沒有,絕對會搶味,可這樣的搭配,卻恰到好處。

焦糖培根蘋果南瓜燉飯與炸薯餅
「烤鴨肉燴風乾番茄義大利麵」,我吃下的第一口便一直問:那個香氣到底是什麼?是的,到現在我還是搞不明白,那股香氣到底是什麼,或許是不希望鴨肉的味道太過搶味,而利用香料混著鴨肉,可那香氣就正好對著鴨肉的味,喜愛吃義大利麵的女性同胞,這道絕對必點,至於不愛鴨肉的人,點這道後,絕對讓你忘記你心中的「不愛」。

烤鴨肉燴風乾番茄義大利麵
最後,是一道你找遍台北也吃不到的「俱樂部總匯三明治」,剛開始好猶豫該不該點這道,畢竟看到三明治就覺得不稀奇,「女人們」若你等會看到照片,保證不會後悔,那未熟的金黃蛋汁汁液,在英式脆皮吐司的外表上色,內裡則是義大利風味塔塔醬、蕃茄、大黃瓜、蘿蔓生菜與半熟的荷包蛋,重頭戲可選擇後腿肉火腿或燻鮭魚,而我則是點了後腿肉火腿,如此多的佐料,可知你咬下那一口後,那滋味我還真無法形容的好,取名俱樂部,我想是因為吃下後,那愉悅感如同待在俱樂部,所有可以帶來歡樂的成員(佐料),齊聚一堂了。

俱樂部總匯三明治
俱樂部總匯三明治
俱樂部總匯三明治
若你還沒嘗過這樣的好滋味,吃過很多家西式餐廳的你,貓下去絕對不容錯過,吃一次就愛不釋手,上癮也是遲早的事情。你絕對無法想像,這樣開放式的空間,老闆認真調理餐點的眼神,分秒計較的碼表,是老闆必備工具,所有電視上調理的專業技巧,在這裡就可以用眼睛觀賞這藝術,為何有「廚藝」這詞,來一趟貓下去,就會明白了。最後,附上一張照片,下次到貓下去,記得點杯酒混著餐點吃,那才夠道地、夠對味。


只營業晚餐時段
(供餐時間Pm 05:30 - Pm 09:00,營業至Pm10:30)

只服務人數四位(五位稍擠)以下的團體客人。
(切勿分開訂位。這裡沒有能力服務,也不歡迎這樣的客人。)

每逢星期一公休。

電話:02-2322-2364
(下午三點之後。)

地址:台北市中正區徐州路38號

本文同步於【I-peen

貓下去老闆專訪文章




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

全球第一個世界美食之都─波帕揚(Popayan)


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針對文學、電影、音樂、手工藝與民間藝術、設計、媒體藝術及美食七大主題,透過城市申請的程序,選定其中一主題為創意城市,至於美食之都目前全世界共四個,分別是哥倫比亞的波帕揚(Popayan)、中國的成都、瑞典的厄斯特松德(Östersund)及韓國的全州(Jeonju)。此次要為大家介紹的即是哥倫比亞的波帕揚(Popayan)

Popayan

波帕揚(Popayan)是哥倫比亞考卡山谷省(Cauca)的首都,位於安地斯山脈西部和中部之間,於該國西南部。波帕揚(Popayan)是唯一一個拉丁美洲國家,憑藉著當地的美食,並且針對美食,發展出許多以美食為建構的產業,如餐飲、家具製造、工藝品及食譜出版。於西元2005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(UNESCO)宣布成為世界美食之都,也是全世界第一個,哥倫比亞政府於西元2005811日舉行典禮。

波帕揚(Popayan)傳統美食跨越了好幾個世紀,湯和麵團混合、沙拉、調味料、煎蛋捲、玉米煎餅和飲料(Chicha─契恰酒),每天仍然使用著馬鈴薯、玉米、大米、牛肉、豬肉和雞肉等傳統食材。這些文化透過好幾世代的口頭傳播,在上世紀末才慢慢將這些遺產出版(如:「platos de las abuelas」─祖母的菜)。由於良好的氣候環境,導致農場誕生了許多傳統烹飪用食材(如:蔬菜、玉米、土豆等),由於曾為西班牙所殖民,在烹飪食譜上受到一些歐洲風格的影響,例如添加了薄荷、洋蔥、西蘭花(broccoli)等。波帕揚(Popayan)保護且鼓勵練習傳統烹調方式,例如像Desamargados(由水果和具熱情洋溢的醬料)這樣的菜色,其烹調過程存活至今,並且有效的商業化。在聖週(Holy Week)和聖誕節這類的節慶,這些節慶會專門提供具意義的傳統美食,在這樣的節慶裡,人民會懷著高度的尊重。

Desamargados


美食的機構方面,圖書館、檔案庫、協會及研究中心,皆擁有許多美食相關資料,並且從事美食相關的活動。波帕揚美食公司(The gastronomic corporation of Popayan)負責組織全國性的美食大會,且提供管理和餐桌服務的訓練,不僅涉及公部門相關事務,譬如公部門為了提高民眾對於含有碩大潛力的美食領域之認識,所做的措施,除此之外,波帕揚美食公司還調動了私部門和民間部門整合全球資源及know-how。另外,波帕揚美食公司與城市合作推進美食產業,被證明其設置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美食提供和場地,是具有價值的附加網絡。波帕揚美食公司成立「組織工作坊」,該工作坊之目的是要培養普遍背景的人才,這些人才來自美食及餐桌服務相關領域。這些工作坊會整合當地的政策,促進減少失業且加強地方餐館民眾的工作技能。另外,餐飲學校SENA為哥倫比亞著名的餐飲學校,此學校致力於教育餐飲技巧及服務產業。

美洲歷史最悠久之一的大學,考卡省(Cauca)大學與波帕揚美食公司合作,建立了一個人類學的研究課程,該課程的研究主軸是針對於波帕揚(Popayan)和考卡省(Cauca)附近的美食遺產,波帕揚美食公司體察人類學家在考卡省(Cauca)菜餚各方面的建議。波帕揚(Popayan)作為一個大學城,一般的家庭主要的收入來源,最常見的即為糧食生產。150年以來,國內制定傳統菜餚教材,供給學生在城市中學習家常菜。波帕揚(Popayan)擁有四種傳統的食品市場,這些食品市場提供多樣化的食品,並且有著高品質的餐廳提供國際佳餚,自上個世紀以來,傳統的烹調方式在這些餐廳並沒有改變,熱門的餐館專門生產和銷售傳統菜餚。另外,波帕揚(Popayan)常見一種特殊的用餐模式,西班牙文稱「Puerta Cerrada」,在英文中的解釋為「Closed-door restaurants」,對這字詞我想不到好的翻譯方式,這是餐廳和晚餐、宴會甚至是派對有著模糊界線,而食用的場所類似於住家,最好的說法為「私房菜」。「關門(Closed-door)」的意思,是指不接受當日walk-in的客人,採的是預約制,食材因份量確定,而且相當新鮮,都是事先準備的。廚師廚師服務人數上有限制,而且經常會更換菜單,甚至會出現不提供菜單選擇,不過除非事先告知,這一類型的餐廳通常不能當場點菜,完全依照季節決定,推出特定的套餐。但其實在此享用的民眾通常很容易獲得解放,而在波帕揚(Popayan)的「Puerta Cerrada」也常在這樣的場合下提供傳統的佳餚。

Puerta Cerrada

2003年,波帕揚(Popayan)舉行了第一次全國性廚師美食大會,周邊國家(祕魯、委內瑞拉、墨西哥、阿根廷)皆籌組包含廚師、美食專業人士、記者、歷史學家、人類學家、生物學家及生態學家的代表團,參與這場國際性盛會,這也是哥倫比亞首次所舉辦致力於美食的學術盛會。該年大會,整合了普埃布拉(Puebla)、波帕揚(Popayan)和利馬(Lima)創建了拉丁美洲美食城市網絡。這種國際合作的目的在於,擴大參與者的美食文化,並開闢拉丁美洲區域的美食和觀光產業新的合作模式。拉丁美洲美食城市網絡關心於美食的經濟影響,因為美食這項資源代表著就業與觀光發展的優越要素。波帕揚提供了美食觀光所需的基礎設施,營造另類的旅遊經驗,因此成為了哥倫比亞西南邊第一個以美食為目的所建構的城市。

最後介紹幾道典型的波帕揚(Popayan)美食:

Carantanta:老玉米餅湯,非常薄

Champus:鳳梨等水果煮熟透後加入糖漿的特色飲料

Chicha de Piña:玉米發酵的酒類,會添加水果的外皮於酒內增添香味

Tamales de Pipian:在香蕉葉內包裹Pipian並加入玉米麵糰

Pipian:燜肉(豬肉、牛肉或雞肉)料理,會加入切成小塊的花生、大蒜、洋蔥和番茄等香料一同調理


參考資料:

2012年11月27日 星期二

吃到飽百匯研發術─饗食天堂


前次提到饗食天堂(饗賓餐旅事業其中一個品牌)的經營故事,這次要來探討,一個主打吃到飽,廚別、品類多的情況下,又該如何做到研發新菜色?有幸在今年前半年一次契機下,和四位研發長訪談,所做的整理。


饗賓餐旅透過企業管理的模式,設置研發長一職,如同科技業工程師一樣擁有深厚的技術背景,並且有著管理思維與架構。所以,饗賓將研發長分為四種廚別,中式、西式、日式及甜點,四位研發長都曾在業界擁有至少20年以上的經歷,並且透過饗賓的特殊文化,建構起更完善的管理機制。另外,幾位研發長對於消費者挑剔的敏銳度,更是不在話下。

但就管理模式上來看,自助式吧費與一般所知的單位產品定價 研發策略,有著較大的差異性,對於成本的計算,無法每道精算,所以必須透過大方向的模式,去做到成本的控管。依照研發時程來看,透過季節性需求,三個月前研發三個月後的新菜色,並且會與採購部門做調配,採購部門也會即時在一個月前去採購,研發人員會和採購部門一同前往,為此兼顧品質以及採購時效的控制。

從傳統的模式來看,通常餐廳研發菜色會以成本導向,所以菜色的添加,通常會廣泛使用價格較為低廉的食材,並且精細去計算每道菜的成本。對於身為自助式吧費的饗食天堂來說,並不會採取這樣的模式,對於菜色研發的考量,不僅兼顧成本也考量到「價值塑造」。一般吃到飽會怕你吃太多,反而不敷成本,但饗賓反其道而行,有效利用價值塑造,追求餐點品質,認為消費者對拿取的餐點不浪費,反而對成本才更能有效降低。所以在採購的配合上,「量大的追求成本,量小的追求品質」,並有效搭配於新式菜色,建構起價值感,反而消費者更不會浪費,才能更有效節省成本。

西式研發長:「消費者總是拿我們與五星級餐廳做比較,可見我們的品牌感已經建立到更高的層次」。確實高朋滿座的秘密,並非一昧追求成本,必須有效建立起價值感,讓消費者享受整個用餐過程,才能有效讓消費者回頭,營收效果便可立見。

以饗食天堂來說,外場看到的餐飲擺設,分為固定菜色以及新式菜色,研發新菜色過程分為創意性與季節性,饗賓會安排研發長到其他家餐廳試吃,有時會是研發長主動性要求,透過試吃去了解配料、醬料、用色等,藉此激發創意,為菜色添加更多元化的享受。另外,研發長們也會考慮綜合不同料理,例如替中式菜色,添加泰式風味,藉以滿足更廣大的消費族群,不過各研發長常常自主性的開會,以避免產生撞菜的情況發生,不會造成資源的浪費。季節性的菜色,會因應消費者對於喜好的季節性食材去做調配,並不是只有選擇便宜且大宗為主,而是建構在消費者的食用習慣去擬定。

新菜研發前,品質總監有時會給予一些建議,例如「啤酒季 」的元素,以特定的元素去構思新菜的研發,研發後通常會經過三道嚴格的試菜關卡,試菜前快速經由一天去備料,首先會經由研發人員自己去檢核標準,再來是透過各店的主廚去品嘗,最後一道便是品質總監,經過三道高標準的檢核,也讓各個研發長有高度的自信,認為可以滿足消費者快速變動且挑剔的味蕾。

研發後的新菜色,會將其正確的做法過程建立完整的SOP,每一個步驟和細節皆會拍攝下來做留存,並且建立食譜。另外,會安排廚師料理研修,透過不斷的練習,直到每一個步驟確實專精,將此知識擴散於各個分店。

其實在饗賓未有效利用管理機制的模式,主廚以及內部廚務人員的管理模式,通常皆是利用口頭宣傳,所以在庫存的管理上,比較沒有機制去確立。但透過組織的轉化,利用表單及標準化的建立,在當季庫存未消耗完的部分,會立即迅速反應配置,使得庫存得以順利調配以防過期食材的產生,造成成本上的浪費。

饗賓在成本的控管上,利用分廚的概念去落實,未來當中央廚房完全建置後,會採以分區的方式,讓成本更有效的掌控,發揮企業的最大效益。另外在未來,饗賓更計畫讓各位研發長,至國外取經,品嘗各國精緻的料理,搭配建置好的中央廚房,希望推出單品牌料理,有效擴充饗賓的品牌。

經過這一層層環節的把關,讓我們期待饗食天堂歷經前次風暴後,再次創造飲食奇蹟!

2012年11月26日 星期一

工匠心:宜蘭麥田現釀啤酒



工匠精神是對一項產品投入最「細緻」的精神,投入「細緻」的精神在於對產品最深層的思考,傳達精神於消費者的使用過程,生產最優質的產品,即使他人利用投機的模式(例如:找正妹行銷代言、特殊宣傳手法),皆不會動搖工匠最高的精神,這些工匠只希望創造出其他企業無法比擬的產品。

啤酒,古老的傳統飲料,傳至現今,被譽為最好喝的啤酒在日本及德國,啤酒需要經過繁複的釀製過程,工匠精神自然不在話下,啤酒的優劣勝負關乎三大關鍵,麥汁的甘甜度、啤酒花產生的苦澀度及酵母菌在發酵過程產生的香氣。

「有緣,沒緣,大家來做夥,燒酒喝一杯,乎乾啦!乎乾啦!」

在台灣,吃熱炒和台菜,整桌一同喝上啤酒,是台灣文化的一種表徵,三杯黃湯下肚,對人的戒心在酒精催化下鬆弛,更能讓人酒後吐真言。辛勞的工作之餘,朋友歡聚,甚至是苦悶難耐,香味四溢的菜餚,搭配優質的啤酒,那疲勞,那情感,那艱苦,在一時獲得釋放而寧靜享受,原有的疲勞、甘苦,獲得緩解;原有的情感,更加緊密連結,是有緣、沒緣,酒喝上一杯,乎乾啦後大家都是好友。

宜蘭,一個得天獨厚的自然寶庫,純淨的水和此環境下生長的麥子,釀製具工匠精神的在地啤酒,不走酒促行銷,不走大量投入廣告,純粹發揮工藝精神,這工藝精神完全可透過品嘗而感受到。


「北台灣麥酒」、「JOLLY手工釀啤酒」、「金色三麥釀啤酒」及「宜蘭麥田現釀啤酒」,是國內四種工藝鮮釀此生必嘗的啤酒。「宜蘭麥田現釀啤酒」追求新鮮,純麥則是扎根於宜蘭,杯緣聞上一聞,濃烈的啤酒香撲鼻而來,那一口喝下濃密的麥香味,回甘再回甘。宜蘭麥田現釀啤酒共分五種,大麥、小麥、黑麥、綠啤及暖啤。



上周末在宜蘭三合院古厝料理(三合院古厝絕對是融合古今中外的創新台菜店,爾後撰文再介紹給各位)吃晚餐,旁邊斗大的廣告刊版刊著「宜蘭麥田現釀啤酒」,讓人不注意也難,入內點了幾道佳餚和一桶大麥口味的啤酒,在菜餚還未上之時,幾位好友隨即斟上酒,喝下的第一口,後味的麥香留在口內,久久不退,幾個人互相觀看,眼神自然而然的默契,不說便知這啤酒是好物。第一口,香氣四溢;第二口,滑順而綿密;第三口,喝的是濃情密意;第四口,嘗出的是工匠心,最後,大夥兒再一同乾上一杯,喝的是宜蘭情,喝的是台灣情。

若想喝上這杯工藝啤酒==>宜蘭麥田現釀啤酒


2012年11月25日 星期日

百果樹●紅磚屋:黃春明咖啡館


圖、百果樹●紅磚屋

何謂知識?何謂智慧?何謂回饋鄉里?何謂企業家精神?

吳靜吉老師和我們這些指導學生們,一行人浩浩蕩蕩,如同突襲檢查似,望來個巧遇黃春明老師,而這場突襲檢查,帶來空前的順利,換得一行人和黃春明老師與談,探討許多人生哲理的思維。

「摸蛤仔兼洗褲,這就叫智慧;摸蛤仔把褲管拉高防止褲子溼,這就叫知識」。撇開嚴格定義的方式,黃春明老師用獨到的思維闡述知識與智慧的分野,並暢談農人中國文化傳承的先導,農民好欺騙,忠厚且老實,農人的智慧資本,才是更值得學習。

企業家精神該如何落實在社會?資本主義導向的思維,以私利導向角度主導企業經營,或許可以謀取暴利,但對於社會上能獲取多少價值?企業家投入在消費者身上的回饋心,作為經營的思維,消費者的反饋更具意義。

百果樹●紅磚屋,一個隸屬親子同樂的靜謐空間,台灣文學名作家黃春明老師開設的咖啡館,屋外由紅磚推砌,是「紅磚屋」;入內輕易可見由麻繩編織而成的大樹,點綴著數個個大果,是「百果樹」。黃老師的畫作、書籍,布置於整體空間,以百果樹為中心點,周圍圍繞著提供消費者使用的桌椅,前方則是提供演戲的舞台。


簡單的MENU,價格平民,賣的不是「利潤」,而是「用心」。「春明餅」是黃春明老師的研發點心,小孩吃餅易弄髒衣物,大人也免不了掉屑,而春明餅就是為了防止這狀況的咖啡點心,春明餅有三種口味,薑糖、肉桂和金桔,和咖啡的混搭,搭上屋內文人雅士風氣,是一種雅致。「李鹹餅」要用台語唸,用國語就凸顯不出這道甜點的風味,李子的甜搭上鹹餅的鹹,混著咖啡的苦酸及食材的用心,食的不只是美味,更增進了舒坦的心境。

舞台上是黃爺爺(黃春明老師)說故事,小孩子專心的凝聽,故事傳承的是簡單的哲理,小孩的童真為黃爺爺打了兩千分的高分,孩子的兩千分,卻是父母親的感謝萬分。「愛吃糖的皇帝」,一場戲逗得全場樂不可支,演員細膩的神情,老少咸宜的劇情,引申出簡單的教育哲學,「勿吃太多糖,吃完糖要記得刷牙」,不透過說教的模式,利用教育性演出的方式,使得小孩子們獲得啟發。

這就是企業家精神最好的示範,以宜蘭人自許,回饋鄉里的心,將咖啡廳和戲劇、藝術及表演巧妙的連結,用心的點心,搭著香濃的咖啡,複合性的創新體驗模式,這裡是小孩最好的教育基地,更是宜蘭人的休憩之地。黃春明老師的智慧傳承,將簡易的知識傳達給未來的下一代,本著是中華最傳統的農民文化,最固本的企業家精神,在宜蘭這塊淨土上,增添了一處創意發展的空間,紅磚屋是創意吸納機,創意結果於百果樹上,恣意茁壯。

圖、紅磚屋

圖、百果樹

 圖、黃春明老師著作擺設

 圖、宜蘭兒童演出照

圖、黃春明老師撕貼畫

圖、黃春明老師自嘲是全台最老的服務生

圖、吳靜吉老師(左)、黃春明老師(中)及彭仁鴻(右)

圖、店內menu

圖、李鹹餅

圖、春明餅

圖、曼巴咖啡

圖、店內咖啡吧檯

圖、咖啡歐蕾

圖、愛吃糖的皇帝

圖、黃春明老師作品─龜山島

圖、黃爺爺說故事

白天是咖啡屋 
晚上是藝文沙龍 
周末是親子共享的故事劇場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平日10:00-20:00 
周五~周六&假日前一天延至21:00 
周一休館
預約專線 03-9320840
宜蘭市光復路13號, 260